你的位置:168极速赛车官网开奖记录 > 新闻动态 > 马玉仁率3000人洗劫小镇,掳走几十个姑娘,抗战牺牲后被追授中将
发布日期:2025-10-12 15:47 点击次数:66
在抗战时期,有些人的经历看起来就像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
马玉仁就是这样,他从私盐贩子到盐匪头目,从军阀混战中的中将到洗劫小镇的恶霸,最后到62岁高龄请缨抗日壮烈牺牲,还被追授中将军衔。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一生又经历了什么竟让他有如此大的转变?
沙沟镇的大肆洗劫1930年初,江苏沙沟镇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氛围中。
镇上的富户赵雨生刚刚从省城回来,他作为江苏省议员,早年曾多次向政府举报马玉仁的罪行。
这天清晨,镇子外突然出现了大批人马,领头的正是已经55岁的马玉仁。
赵雨生在前一年曾利用职权向孙传芳提供了马玉仁部队的行动路线,导致马的部下死伤惨重。
展开剩余91%马玉仁得知此事后,立下毒誓要报此仇。他精心策划了这次行动,带领着三千名训练有素的部下包围了整个沙沟镇。
当地居民回忆说:那天马玉仁身穿一件灰色长袍,腰间别着两把手枪,骑在一匹高大的黑马上。
他一声令下,手下们就冲进了镇子。他们先控制了镇上的主要路口,接着开始有计划地洗劫商铺和富户家宅。
赵雨生的宅院被围得水泄不通,马玉仁亲自带人踹开大门,把赵拖到镇中心,当众处决。
这次行动持续了整整三天,马玉仁的部队搬空了镇上几乎所有值钱的物品,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抢走了几十名年轻女子。
据说马玉仁亲自挑选了其中最漂亮的几位带在身边。这次事件在当地留下了深重的阴影,人们提起马玉仁这个名字就会面露恐惧。
从卖盐小贩到一方霸主要理解马玉仁为何会变成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土匪头子”,我们需要回到他的童年。
1875年,马玉仁出生在江苏盐城一个贫困农家。他的父亲马京元虽是个普通农民,却有些武艺在身,年轻时也曾贩过私盐。
在那个年代,私盐贸易是很多穷人赖以生存的手段,因为官府的盐税太重,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官盐。
马玉仁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里顿时失去了主要劳动力。为了生存,他跟随自己的三姐(人称唐三姐)开始了贩盐生涯。
唐三姐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女中豪杰,带着一帮人在苏北地区贩卖私盐,也教会了马玉仁不少武艺和江湖规矩。
在贩盐过程中,马玉仁经历了无数次与官府的周旋和与其他盐帮的冲突。他很快显露出过人的胆识和领导才能。
据说有一次,他们的盐船被盐警发现,其他人都慌了神,只有17岁的马玉仁冷静地指挥大家应对,最终不仅保住了货物,还俘虏了几名盐警。
到了1905年,已经30岁的马玉仁想要改变命运,参加了县级武考,并名列第八。
他原本打算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无奈那一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他的这条出路被堵死了。失望之余,马玉仁重操旧业,并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1908年,当时苏北地区的盐业被一个叫刘广福的盐霸垄断,刘仗着自己与官府的关系,经常欺压其他小盐商。
马玉仁不甘心受制于人,决定挑战刘广福。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他成功击败了刘广福,一跃成为了苏北地区最大的“盐匪头目”,手下聚集了上千名亡命之徒。
从匪首到军人1909年,清政府开始对苏北地区的私盐活动进行大规模围剿,马玉仁的势力受到了严重打击。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投靠扬州游击统领徐宝山。
徐宝山是当地有名的武将,看中了马玉仁的勇猛和带兵能力,接纳了他并给了他一个小队长的职位。
马玉仁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很快就适应了军队生活,比起打家劫舍,他似乎更适合带兵打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徐宝山率部响应革命,马玉仁在攻打南京雨花台的战斗中表现出色,被提拔为标统(相当于团长)。这是他军旅生涯的第一次重要晋升。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大权。马玉仁选择了跟随袁世凯,这个决定让他的军旅生涯达到了顶峰。
1912年到1913年间,马玉仁在镇压各地革命势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被袁世凯多次嘉奖,最终升任“陆军中将”,并接替了他的老上司徐宝山,成为了扬州游击统领。
马玉仁手握重兵,在扬州一带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利用职权之便,控制了当地的盐业和其他资源,积累了大量财富。
不过好景不长,1926年,控制江苏地区的军阀孙传芳因为不信任马玉仁,解除了他的军职。一朝失势,马玉仁被迫重新回到了土匪的老路上。
悔过自新的晚年生活1932年,马玉仁已经57岁,“沙沟镇事件”的恶劣影响让政府再次对他进行围剿。
经过一番权衡,马玉仁最终选择了与政府达成妥协,解散了自己的武装,回到了故乡盐城。
回到盐城后的马玉仁判若两人。他开始关心家乡的建设和民生问题,用自己积累的财富修建学校、医院和道路。
当地有一条长达十几公里的防潮堤,就是马玉仁组织修建的,直到今天仍在保护着沿海地区的农田和村庄。
马玉仁还主动找到了当年在沙沟镇事件中受害的一些家庭,向他们道歉并给予经济补偿。
虽然有些家庭拒绝接受他的道歉,但也有人被他的诚意打动,选择了原谅。
这几年里,马玉仁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每天练练武,下下棋,偶尔指导当地的民团训练。
他似乎是真心想要赎罪,努力用善行来弥补自己年轻时的过错。当地人对他的看法也慢慢改变,从最初的恐惧厌恶,变成了一种复杂的尊敬。
最后的救赎与光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当时已经62岁的马玉仁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坐不住了。
他曾对身边人说:"日本人侵略我们的国家,杀害我们的同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能坐视不理。"
尽管年事已高,马玉仁还是主动请缨参加抗日战争。
考虑到他的军事经验和在当地的影响力,国民政府任命他为苏鲁战区第一路游击司令,负责组织当地民众抵抗日军。
马玉仁迅速组建了一支由退伍军人和当地青壮年组成的游击队,利用自己对当地地形的熟悉,频繁袭击日军的补给线和小型据点。
他采用的是典型的游击战术:打了就跑,避实就虚,充分发挥了地形优势和群众基础。
马玉仁的直接上司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九军军长韩德勤。
由于马玉仁过去的经历,韩德勤对他多有防备,处处限制他的行动。马玉仁对此很不满,但为了抗日大局,他选择了忍让。
1939年底,马玉仁的游击队取得了几次重要胜利,缴获了不少日军武器装备,士气大振。
这时,他的参谋长却提议向日军投降,说日军实力强大,继续抵抗只会徒增伤亡。
马玉仁闻言大怒,立即下令将参谋长押至附近的河中溺死,并向全队宣布:"汉奸卖国贼,死有余辜!谁敢再提投降,就是这个下场!"
1940年1月3日,马玉仁得到情报,日军将有一支小部队经过红锅腔地区。他决定亲自带队伏击。
当时天气极冷,积雪覆盖了整个战场。马玉仁的队伍埋伏在山路两侧,等待日军进入伏击圈。
当日军进入预定区域后,马玉仁一声令下,游击队员们同时开火,日军顿时乱作一团。
眼看胜利在望,却有一名日军军官带着十几个士兵突围,朝马玉仁所在的位置冲来。
马玉仁拔出手枪迎击,一连击倒几名日军,但最终被一颗子弹击中了胸口。
即使身受重伤,他仍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最后一刻,直到日军全部被歼灭才倒下。
马玉仁壮烈牺牲,时年65岁。
最终考虑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中将”,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结语·】——》马玉仁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转变,他既是恶贯满盈的土匪头子,也是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
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马玉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老话。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做过多少错事,只要真心悔改,愿意为国家民族付出,都有获得救赎的机会!
参考资料:《江苏近代史人物志》、《苏北抗战英雄传》、《民国军阀实录》、《沙沟镇事件档案汇编》发布于:河南省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168极速赛车官网开奖记录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